旅居台南學手工製香錐:循著當地文化,讓旅居超接地氣

旅居 台南 學手工製香錐:循著當地文化,讓旅居超接地氣

有年夏天,在台南幫忙打理民宿,發現在台南特別多元寶蠟燭店,那是關於歷史,台南是台灣最早期被殖民的城市,在明清時間便有居民移居,也因此把廟宇文化帶來這裡,時至今日全台最早的天公廟就是在台南。有廟宇的地方就會有元寶蠟燭店,台灣稱為「金紙店」,連帶廟內神明用的手工刺繡掛布、燈籠製作店,都在台南市區五步一間,但最令我感興趣是「香」,到處都有50年歷史以上的香燭店,不只販售現成線香,也同時零售新山檀香粉、沉香粉,還有雕刻木神像。

難得來到台南半工半遊玩,打聽製香秘密,發現線香製作工具較多,不是入門級數。在網絡看過關於製香的技法,發現製作香錐不難,而且手工用的香錐「粘粉」,在台南一間歷史悠久香舖便可以購入,連製模器具也可以利用文件夾、紙膠帶製作,如是我便開始像魔女一樣,準備藥材!呀不是,是檀木香粉、楠木香粉、水、酒精和製模器。

就像料理一樣,過程中材料下鍋的比例最重要,做香錐的材料,不比較新鮮,甚至是愈陳價值愈高,大概可以理解成由木材磨成粉末加水製成固體三角錐的香錐,燃燒一顆大約高五厘米香錐,其實是在燃燒木材,任何一種木材都需要時間生長,所以除了看木材的出產地外,年紀愈大的木材也會比較昂貴。

做香錐時基本功就是「捏」,一次大約會做一百棵香錐,重複這種簡單的動作,的確是心靈的安慰,專注在一件事,無論是多麼的千篇一律,我們除了獲得純熟的技術外,心靈也因著呼吸而變得平順規律,這是我沒有想過得到的益處,畢竟台南夏天實在太熱,容易悶熱心煩,但一個下午過去,走到陽台看晚霞,原本的煩躁也好像跟著太陽一起下山去。

在製香過程我特別在意「曬香」這個程序,一定要「曝曬」三天, 錐體内的香粉才會完全乾透,在台南夏天開始做香錐就最好不過。我相信曬太陽可以吸收高能量,就如曬完的棉被特別溫暖柔順,跟烘衣機出來的沒法相提並論。後來,我又回香港南丫島生活,在天台曬香錐,看著香錐的顏色有所改變,也成了我最期待的事。這些手工製作的香錐,混合不同的木材,成了我的產品之一,因為輕巧又獨特,方便郵寄出去,也成了我小小的收入來源。

早安,島嶼 | 旅居 台南 學手工製香錐

*本文摘自《早安,島嶼 #生活總有選擇》,原篇名為《點起那手工香錐 聞起大吉之香》
<—限量上架


看書的房間 書架
看書的房間FB | Instagram @my_reading888

立立子
立立子
文章: 15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